巧豚豚

Woot
亚马逊运营推广

亚马逊广告别只想着抢!品牌防守才是流量护城河

做亚马逊的都知道一句话:曝光给了你希望,转化才是你的销量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,即使广告做到首页第一位,你的产品详情页下方却全是竞争对手的“冷刀子”?你引流,他收割,防守做不好,广告越打越亏。

在过去,大家更多关注拉新、抢流量,但在现在这个“防守型运营”越来越重要的阶段,如何在亚马逊做好品牌防守(Brand Defense),成了很多成熟卖家的核心打法之一

先说案例:品牌防守是必须的

你不守,自然有人来“截流”。

1.Coca-Cola:搜索做得不错,但详情页“失守”严重

即使是像 Coca-Cola 这样的全球品牌,在亚马逊上也并非没有短板。搜索结果页的广告铺得还算完整,品牌防守意识尚可

但一旦进入具体产品页面,PDP(产品详情页)底部几乎没有自家广告,广告位被竞品填满,用户极容易被“带走”。

这种“搜得住,守不住”的局面,流量虽引来了,但最终成交却可能落到对手手里。

2.Pepsi:中规中矩,有一定防守但力度不足

Pepsi 的品牌防守比 Coca-Cola 稍强,搜索页和 PDP 区域都有部分自家广告,具备一定防守意识。但整体覆盖不够,详情页底部仍有空位被竞品插入。这类“有布防但不全面”的策略,在竞争激烈的类目下仍有流量流失风险,虽具参考价值,但仍有提升空间

3.Monster:缺乏防守,广告资源被全面渗透

Monster 在品牌防守上几乎处于空白状态,无论搜索页还是详情页,自家广告几乎看不到,尤其是 PDP 底部几乎被竞品完全占据。缺乏防守让其流量流失风险极高,用户即便有初步意向,滑到底部看到竞品后,转化极易被截走

从这三大品牌的表现可以看出,品牌防守不是大品牌才需要做的事,而是所有做品牌化运营的卖家都要重视的关键动作。守不住页面,就守不住转化。对手不会让位,亚马逊也不会替你守住品牌阵地。

实操打法一:PDP 防守 = 守住“家门口”

在品牌防守的打法里,有一类广告位特别关键:PDP(产品详情页)防守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你的产品页下方那一整排“其他客户还看了”的广告位,必须由你自己“包场”。

1.怎么做?

搭建 双结构广告组合 是目前最稳妥、实用的打法:

  1. Sponsored Product 广告(主力)
  2. 精准投放在你的产品详情页,防止竞品广告进入核心流量池。Sponsored Display 广告(补位)

用于覆盖无法精准控制的位置,比如关键词、ASIN 定向推荐等。

小贴士:如果你的产品不多,建议用整店“自打自”防守;如果你是多品类或大Catalog卖家,建议按品类/产品分组操作,效率和控制力都会更强。

2.出价策略:不是花得多,是花得准

品牌防守广告的目标,从来不是抢更多曝光,而是让你的广告出现在你该出现的地方,拦下该拦的那部分精准流量。

正确的出价思路是:

  • Bid Adjustment 调整高(比如 +700%),但基础出价压低,确保只出现在产品页,不出现在关键词搜索位。
  • 不要追求 Top of Search 和 Rest of Search,这些位置更适合新品冷启动或关键词布局,不适合品牌防守。
  • 控制 ACOS 在 20%-30% 内,这个区间的点击大概率来自于高意向用户,ROI 不会差。
  • 防守预算建议不超总预算的 10%,重点还得放在拉新上。

实操打法二:关键词防守 = 拦住“搜你的人”

除了产品页,搜索结果页同样重要,尤其是当用户直接搜你的品牌词时,你更不能让对手“混进来”。

1.推荐广告结构:

  • Sponsored Brand(品牌横幅)
  • 抢占搜索结果最上方。Sponsored Brand Video(品牌视频)
  • 用视频吸住眼球,提升点击率。Sponsored Product(商品图文)

占据搜索中部与底部主流展示位。三者组合,可以实现品牌词搜索时高频多点展示,打造“品牌围墙”效果。

匹配方式要注意:用 Exact 和 Phrase,不要用 Broad。Broad 很容易把你的钱烧在一些离谱的关键词上,比如别人搜“Coca-Cola”,你广告出现在“可口可乐广告瓶”下,结果点击没转化还花冤枉钱。

2.核心原则:品牌防守不是为了“赢”,而是为了“不输”

在品牌广告投放上,有个普遍误区:总想拿下所有曝光位,结果预算失控、ACOS 飙高,最后啥也没守住。

品牌防守的核心逻辑不是抢流量,而是保住你本来就该拿下的那部分流量。用户都搜你品牌词了,结果却跳进了竞品广告,这就是失分。

3.三句话总结品牌防守逻辑:

  • 不要让别人站在你家门口卖货。
  • 不要用大预算去抢本来就属于你的客户。
  • 不要因为放弃防守,让竞品“白捡便宜”。

最后提醒:别上“自动化出价”的当

一个特别实用的点就是:品牌防守广告尽量别用自动化规则。

为什么?因为防守广告的目的不是控 ACOS、冲转化,而是让自家产品霸住该霸的位置。很多自动规则(比如 “ACOS 低就提高出价”),会让你莫名其妙花更多的钱去抢 Top of Search,反而失去原本的流量控制节奏。

所以,品牌防守的广告建议 100% 人工管理,稳准狠,效果更清晰。

品牌防守不是刚需,但却是刚性能力。特别是当你品牌逐步成型、流量开始聚焦的时候,这套玩法能帮你守住“已有市场”,不给对手机会。我们做广告,不只是为了把流量吸进来,更是为了别让流量从你这里白白流出去。有进有守,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。

如果你正在做品牌,或者刚开始有品牌词流量了,建议马上把这套防守策略安排上,哪怕你不是 Coca-Cola,也别让竞品坐在你的位置上赚钱。

这篇文章对你是否有价值?

文章目录

分类: